石壕吏原文及翻译-初中文言文翻译鉴赏

发布于:2023-08-14 16:46

《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为“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练,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智能翻译官整理了文言文翻译鉴赏之《石壕吏》原文及翻译。同时,提供了文言文翻译转换器,可以快速获取文言文段落、词句的翻译结果,提升文言文学习效率。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译文

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石壕吏》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乾元二年(759)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