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初中文言文翻译鉴赏

发布于:2023-08-20 15:3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智能翻译官为大家整理了初中文言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帮助大家对照翻译解释快速了解其中词句释义,读通全文,大家也可以借助文言文翻译转换器,快速获取文言文段落、词句的翻译结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

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任上所作。这一时期因为与当权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熙宁九年(1076),知密州已有两年。时弟弟苏辙在齐州(今济南)幕府掌书记,兄弟六七年未见。中秋之夜,携客人登超然台饮酒赏月,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就此篇。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但贯穿始终的却是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